排列与组合是数学中 “计数原理” 的核心内容,用于计算从若干元素中选取部分元素时的不同方式数量,核心区别在于是否考虑顺序。
一、排列(Permutation):考虑顺序
从n个不同元素中,任取m个(\\(m \\leq n\\))元素,按照一定顺序排成一列,这样的排列方式总数称为 “排列数”,记为\\(P(n,m)\\)或\\(A(n,m)\\)。
1. 计算公式
-
从n个元素中选m个排列:\\(P(n,m) = n \\times (n-1) \\times (n-2) \\times \\dots \\times (n-m+1)\\) (共m个连续自然数相乘,从n开始递减)
-
用阶乘表示(\\(n! = n \\times (n-1) \\times \\dots \\times 1\\),规定\\(0! = 1\\)):\\(P(n,m) = \\frac{n!}{(n-m)!}\\)
2. 例子
-
从 3 个字母\\(a,b,c\\)中选 2 个排列,有多少种方式? 解:\\(P(3,2) = 3 \\times 2 = 6\\)种,分别是:\\(ab, ac, ba, bc, ca, cb\\)(交换顺序算不同排列)。
-
5 人排队,有多少种排法?(全排列,\\(m = n\\)) 解:\\(P(5,5) = 5! = 5 \\times 4 \\times 3 \\times 2 \\times 1 = 120\\)种。
二、组合(Combination):不考虑顺序
从n个不同元素中,任取m个(\\(m \\leq n\\))元素组成一组(不考虑顺序),这样的组合方式总数称为 “组合数”,记为\\(C(n,m)\\)或\\(\\binom{n}{m}\\)。
1. 计算公式
- 组合数可由排列数推导(因为m个元素的排列包含\\(m!\\)种顺序,而组合不考虑顺序,需剔除重复):\\(C(n,m) = \\frac{P(n,m)}{m!} = \\frac{n!}{m! \\cdot (n-m)!}\\)
2. 例子
-
从 3 个字母\\(a,b,c\\)中选 2 个组成一组,有多少种方式? 解:\\(C(3,2) = \\frac{3!}{2! \\cdot 1!} = 3\\)种,分别是:\\(\\{a,b\\}, \\{a,c\\}, \\{b,c\\}\\)(交换顺序算同一组合)。
-
从 5 名同学中选 2 人参加活动,有多少种选法? 解:\\(C(5,2) = \\frac{5 \\times 4}{2 \\times 1} = 10\\)种(不考虑两人的顺序)。
三、核心区别与联系
核心 | 考虑顺序(“有序”) | 不考虑顺序(“无序”) |
公式关系 | \\(P(n,m) = C(n,m) \\times m!\\) | \\(C(n,m) = \\frac{P(n,m)}{m!}\\) |
例子场景 | 排队、选职位(如班长 / 副班长) | 选小组、抽卡片(无顺序) |
四、如何判断用排列还是组合?
关键看:交换两个元素的位置,是否算 “新情况”。
- 若算新情况(如排队换位置、职位不同)→ 用排列;
- 若不算新情况(如组队、选物品)→ 用组合。
总结:排列与组合的本质是 “顺序是否影响结果”,掌握这点就能快速区分并计算。
排列组合在生活中有哪些具体应用?
排列组合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有哪些?
推荐一些讲解排列组合的视频
评论前必须登录!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