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8-11
分类:服务器百科
阅读(7) 评论(0)
核心内容梳理(2.5 非监督学习 part 2)
1. 非监督学习的核心算法介绍
- K-means 聚类算法:
- 基本原理:通过预设 K 个初始聚类中心,计算每个样本与中心的距离,将样本分配到最近的聚类,再重新计算聚类中心,反复迭代直至中心稳定。
- 关键步骤:确定 K 值→初始化中心→分配样本→更新中心→收敛判断。
- 应用示例:电商用户分群(根据购买频率、消费金额等特征,将用户划分为 K 个群体,针对性制定营销策略)。
- 降维算法:
- 主成分分析(PCA):通过线性变换将高维数据映射到低维空间,保留数据中方差最大的方向(主成分),在减少维度的同时保留关键信息。
- 应用场景:高维图像数据预处理(如将 1000 维的图像特征压缩至 200 维,加速后续模型训练)、数据可视化(将高维数据降维至 2D/3D,直观展示数据分布)。
2. 非监督学习的实践挑战
- 聚类结果的评估:
- 无标签数据缺乏明确的评估标准,需通过内部指标(如轮廓系数,衡量样本与所属聚类的相似度)或业务逻辑验证(如分群结果是否符合实际业务场景)。
- 示例:客户分群后,需检查各群体的消费行为差异是否显著,是否对营销活动有实际指导意义。
- 参数选择的影响:
- K-means 中 K 值的选择直接影响聚类效果,过小可能导致聚类模糊,过大可能出现冗余聚类(可通过肘部法,根据误差平方和的拐点确定最优 K 值)。
- 降维算法中保留的主成分数量需平衡信息保留率与维度简化需求(如保留 95% 的方差能量时对应的主成分数量)。
3. 非监督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结合
- 半监督学习:当标签数据有限时,先用非监督学习对无标签数据聚类,再利用少量标签数据优化模型(如先用 K-means 对大量无标注文本聚类,再用少量标注文本训练分类器)。
- 特征工程辅助:通过非监督学习提取数据的潜在特征,作为监督学习的输入(如用 PCA 对高维特征降维后,将低维特征输入逻辑回归模型,提升训练效率)。
4. 非监督学习的扩展应用
- 生成模型:通过学习数据分布生成新样本,如 GAN(生成对抗网络)基于真实图像数据生成逼真的新图像,应用于艺术创作、数据增强。
- 关联规则挖掘:从交易数据中发现物品间的关联(如 “购买面包的客户 80% 会购买牛奶”),用于货架摆放优化、捆绑销售推荐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