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include <sys/types.h>
#include <sys/socket.h>
int accept(int sockfd, struct sockaddr *addr, socklen_t *addrlen);
sockfd:
socket文件描述符
addr:
传出参数,返回链接客户端地址信息,含IP地址和端口号
addrlen:
传入传出参数(值-结果),传入sizeof(addr)大小,函数返回时返回真正接收到地址结构体的大小
返回值:
成功返回一个新的socket文件描述符,用于和客户端通信,失败返回-1,设置errno
解释分析:
三次握手过程
三次握手完成后,服务器调用accept()接受连接
如果服务器调用accept()时还没有客户端的连接请求,就阻塞等待直到有客户端连接上来。
addr是一个传出参数,accept()返回时传出客户端的地址和端口号。
如果给addr参数传NULL,表示不关心客户端的地址。
addrlen参数是一个传入传出参数(value-result argument),
传入的是调用者提供的缓冲区addr的长度以避免缓冲区溢出问题,
传出的是客户端地址结构体的实际长度(有可能没有占满调用者提供的缓冲区)
服务器程序结构:
while (1) {
cliaddr_len = sizeof(cliaddr);
connfd = accept(listenfd, (struct sockaddr *)&cliaddr, &cliaddr_len);
n = read(connfd, buf, MAXLINE);
……
close(connfd);
}
整个是一个while死循环,每次循环处理一个客户端连接。
由于cliaddr_len是传入传出参数,每次调用accept()之前应该重新赋初值。
accept()的参数listenfd是先前的监听文件描述符
accept()的返回值是另外一个文件描述符connfd,之后与客户端之间就通过这个connfd通讯
最后关闭connfd断开连接,而不关闭listenfd
再次回到循环开头listenfd仍然用作accept的参数。
accept()成功返回一个文件描述符,出错返回-1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