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暴雨汛情频发,引发不同程度的洪涝和地质灾害,导致部分通信基础设施损毁。
国家应急通信专业保障队伍携带北斗短报文终端等装备进入灾区,实现紧急通讯保障。
中国移动为特定灾区用户提供为期一个月的免费北斗短信服务,可在户外无网络信号时通过支持北斗短信功能的手机收发应急短信,保障通信畅通。
这两种通信方式同源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独特的通信能力。然而在公众认知中,“北斗短报文”与“北斗短信”常被简单等同,实则二者背后藏着北斗系统通信功能的技术分野与应用逻辑——从服务定位到信息载体,从技术原理到使用场景,二者既同源共生又各有专攻。
一、 定义
(一)北斗短报文(RDSS)
北斗短报文通信是一种利用北斗卫星无线电定位系统(radio determination satellite system)实现的终端间通信的方式,它具备在任何天气、任何时间进行短报文通信的能力。用户可以利用短报文终端,向指定接收终端发送包含文字、位置信息等内容的简短信息,或者接收来自其他终端的短报文。在信息的传输与接收过程中,短报文通过卫星与地面基站进行通信,确保了信息的准确与高效传递。
(二)北斗短信(公众服务)
中国移动等运营商推出的“北斗短信”,本质是基于北斗短报文能力的业务封装。通过地面5G网络与卫星通信的融合(星地协同),将专业级短报文服务转化为面向公众的“类短信”体验,用户无需专用终端即可使用,但限于特定的手机型号。
二、通信链路
(一)北斗短报文
北斗短报文的通信过程建立在北斗卫星星座的专用通信载荷之上。当用户终端发送信息时,信号首先被中圆地球轨道卫星(MEO)或地球静止轨道卫星(GEO)捕获,经星间链路传输至地面控制中心,再由控制中心分发至目标终端或地面通信网络;接收过程则反向进行,形成完整的双向通信链路。这种链路设计不受地面基站覆盖限制,即使在海洋、沙漠、深山等无地面网络区域,仍能保持通信畅通。
(二)北斗短信
北斗短信则是短报文技术的大众化适配,本质是运营商通过标准化接口将行业能力下沉至消费级终端。中国移动2024年推出的“北斗卫星短信”服务,通过改造手机基带芯片与天线设计,使普通手机无需专用硬件即可发送20字以内文本及定位信息。其通信流程仍依赖北斗短报文基础设施,但通过“手机号即北斗号”的运营模式,将行业级能力简化为“短信App内一键发送”,用户门槛大幅降低。
(三)技术指标差异
(四)目标属性
北斗短报文定位为“专业服务”,以强大的技术能力承载行业核心业务需求,为行业场景提供深度数据支撑;北斗短信则定位为“大众应急服务”,通过功能简化与门槛降低触达大众日常需求,让卫星通信能力更易普及。
这种分化在实际场景中形成互补闭环——例如同一艘渔船上,船长可通过行业终端发送北斗短报文回传详细作业数据,支撑后台完成船舶监管等专业业务;船员则能借助手机北斗短信向家人报平安,实现生活场景的基础通信需求,二者共同构建起“业务-生活”全覆盖的卫星通信生态。
三、应用场景
(一)北斗短报文
北斗短报文终端主要服务于政府机构、专业救援队伍、大型企业等,是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。
其核心功能不仅满足紧急情况下的高效求救需求,更可支撑后台管理系统实现指挥调度与资源协调。通过多源数据采集与实时传输功能,助力用户实现智能化管理,有效降低人力成本,全面提升管理效能与决策水平。
(二)北斗短信
北斗短信则由中国移动等运营商推广,面向大众用户,提供便捷的应急通信服务,旨在提升民生福祉。
四、生态布局
(一)北斗短报文
硬件层:长沙金维、福大北斗、磐钴智能等厂商研发专用终端(如北斗盒子PD17)
平台层:例如天地卫通位置监控平台(日均处理报文超万条)
应用层:电力巡检、应急救援等20+行业解决方案
(二)北斗短信
终端层:华为Pura70、荣耀MagicV3等40+机型适配
服务层:例如中国移动提供“北斗+5G”融合通信网关
用户层:面向C端用户的订阅制服务(10元/月含30条)
五、未来演进
(一)北斗短报文
北斗短报文正突破多媒体传输瓶颈:除了文本消息以外,还能发送北斗语音、图片消息。配合低码率语音压缩算法,可以实现单条北斗短报文最长传输56秒的语音;配合渐进式图像压缩算法,最大可达1000倍压缩,确保在窄带宽环境下实现抗误码、高压缩比的图像传输。
未来可实现“用户-卫星-卫星-用户”的直连通信,减少对地面站的依赖。
(二)北斗短信
未来北斗短信将通过降低使用成本、增大数据容量、拓展数据类型与功能接口,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,满足更多用户群体对不同场景的需求,为用户提供可靠、便捷的通信服务。
北斗短报文与北斗短信如同DNA双螺旋,以相互缠绕的协同之力共同构筑起中国自主可控的卫星通信体系。作为双螺旋中的“硬核链”,北斗短报文凭借高精度定位、高数据传输能力端到端加密、强抗干扰等硬核技术,在海洋监测、应急救援、军事通信等专业领域构筑起立体化防护网。
而作为双螺旋中的“普惠链”,北斗短信则以功能简化、成本降低、接入便捷为突破口,将卫星通信能力从专业终端延伸至大众日常,让普通用户在深山探险、远洋航行、偏远乡村等地面信号盲区,也能通过手机轻松实现报平安短信发送、紧急求救信号传递,甚至在突发灾害中成为连接外界的“救命线”。
这两条链看似功能侧重不同,却在技术底层深度协同,共同推动中国卫星通信从“可用”向“好用”“普惠”跨越,让自主可控的通信安全不仅体现在国家战略层面,更真切融入亿万民众的日常生活,成为数字时代大国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注脚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