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计算百科
云计算领域专业知识百科平台

销售数据预处理与分析学习总结

一、数据预处理核心步骤

本次分析围绕 “双十一淘宝美妆数据” 展开,数据预处理是后续分析的基础,主要包含以下关键操作:

  • 去重处理:使用drop_duplicates()方法删除重复数据,确保分析样本的唯一性。
  • 索引重置:通过reset_index()重置数据索引,避免去重后索引混乱影响后续操作。
  • 缺失值填补:采用fillna(0)将缺失值填充为 0,保证数据完整性(适用于销量、价格等数值型字段)。
  • 衍生指标计算:通过price * sale_count生成 “销售额” 字段,为后续分析提供核心指标。

二、核心分析维度与实现方法

1. 基础指标分析(店铺维度)

通过子图布局(subplot)实现多指标对比,从不同角度展现各店铺表现:

  • 商品数量:用value_counts()统计各店铺商品数,通过条形图直观呈现品牌商品丰富度。
  • 总销量与总销售额:通过groupby('店名')分组后对sale_count和销售额求和,对比不同店铺的市场渗透力与营收能力。
  • 平均单价:通过 “总销售额 / 总销量” 计算,反映店铺的定价策略与客单价水平。

2. 价格区间分析

将品牌按平均单价划分为 4 个区间(0-100 元、100-200 元、200-300 元、300 元以上),结合饼图和条形图分析:

  • 不同价格区间品牌的销售额占比(饼图)。
  • 各区间的平均单店销售额(条形图),揭示价格定位与销售效能的关联。

3. 商品分类分析

基于标题关键词构建分类规则(大类:护肤品 / 化妆品;小类:乳液类 / 面膜类等),通过jieba分词实现自动分类:

  • 对比各大类、小类的销售量与销售额占比(饼图),明确核心品类。
  • 筛选有效店铺(排除总销量为 0 的店铺),聚焦有实际销售行为的样本,提高分析准确性。

4. 交叉维度分析

通过seaborn.barplot实现多维度交叉对比:

  • 各店铺中不同大类 / 小类的销量与销售额(按店铺分组,凸显店铺的品类优势)。
  • 各小类中不同店铺的表现(按品类分组,分析品类内的竞争格局)。

5. 性别细分分析

基于标题关键词识别 “男士专用” 商品,对比:

  • 男士 / 非男士专用商品的小类销量占比。
  • 男士专用商品在总销量、总销售额中的占比,挖掘性别细分市场特征。

三、可视化技巧与工具

  • 中文显示设置:通过plt.rcParams配置SimHei字体,解决图表中文乱码问题。
  • 子图布局:使用subplot和plt.subplots实现多图联动,便于指标对比。
  • 图表类型选择:
    • 饼图:适合展示占比关系(如品类占比、价格区间占比)。
    • 条形图:适合比较不同主体的数值差异(如店铺销量、区间销售额)。
    • 分组条形图(hue参数):通过颜色区分次级维度(如按大类 / 小类分组),呈现复杂交叉关系。

四、学习心得

  • 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:去重、补全缺失值、筛选有效样本是保证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。
  • 分类逻辑的合理性:关键词匹配与分词技术结合,可实现高效的自动分类,但需不断优化分类规则以提高准确性。
  • 可视化的针对性:不同图表有其适用场景(如占比用饼图、对比用条形图),合理选择能更清晰传递数据结论。
  • 多维度交叉分析:从店铺、价格、品类、性别等多角度切入,能更全面地挖掘数据规律,为商业决策提供支撑(如库存调整、定价策略优化)。
  • 通过本次实践,掌握了从数据清洗到可视化分析的完整流程,理解了如何通过 Python 工具(pandas/matplotlib/seaborn)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商业洞察。

    赞(0)
  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网硕互联帮助中心 » 销售数据预处理与分析学习总结
    分享到: 更多 (0)

    评论 抢沙发

    评论前必须登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