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晚上在肖家河公园遛弯的时候,有小伙伴在后台留言加微信交流轨道倾角计算的问题,让我帮忙分析一下。
今天的文章就来介绍一下轨道倾角的计算公式,并给出详细的推导过程,然后给出轨道倾角计算实操示例,即采用微信公众号“弹道制导控制业余爱好者”之前发表过的文章《四级固体运载火箭弹道设计及500t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于弹道设计实操》里面的弹道参数,计算火箭入轨点的轨道倾角。
在介绍具体的轨道倾角计算公式之前,给小伙伴们推荐一本卫星轨道方面的经典书籍《近地航天器轨道基础》,郗晓宁老师编著,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。
作者是在2022年4月18日花高价从淘宝网购买的二手书,新书估计够呛能有了。当时也是刚从捣蛋转行到干运载火箭没多久,关于卫星轨道方面的知识都一脸懵。好在有华哥帮忙指导,当时就是他推荐了郗晓宁老师编著的《近地航天器轨道基础》一书,里面的知识很实用,贴近工程实际。
该书作为近地航天器轨道基础知识的教材,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。第二章至第五章为与近地航天器轨道有关的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;第六章至第八章为航天器轨道力学的基础知识,如二体问题及其轨道摄动;第九章至第十二章为近地航天器(如卫星、星座和月球探测器)轨道的初步设计,还论述了航天器的相对运动与轨道机动的问题。
作者刚开始从事运载火箭入轨弹道优化设计工作时,对一些待优化参数变量的初始值选取问题不太清楚,或者说没有直观的物理概念,觉得选啥初始值都是可行的,没什么约束可言。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,以运载火箭的初始射向为例。
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太阳同步轨道,由于太阳同步轨道的轨道倾角大于90°,属于逆轨运行,运载火箭的射向需要设定为西南方向,这跟发射场的纬度、轨道倾角都有关系。
在《近地航天器轨道基础》这本书的第116页,编者论述了发射场的位置对运载火箭射向的影响。假如S为航天器发射点,发射点的地心纬度为phiI,运载火箭射向角为AI,目标轨道的轨道倾角为i,假设地球为正圆形,不考虑地球自转,可得地心纬度phiI、运载火箭射向角AI和目标轨道倾角i的球面三角关系式为
因为sinAI≤1,则phiI≤i≤180°-phiI,所以发射场离赤道越近,可以获得的轨道倾角的范围就越大。设发射点所能达到的最小轨道倾角为imin=phiI、最大的轨道倾角为imax=180°-phiI,超过这个轨道倾角范围,就需要运载火箭在飞行后期做横侧向机动了,这会带来火箭运力的损失,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航天发射场都选择建在低纬度地区,能对大部分轨道倾角的目标轨道一次性直接入轨,节省燃料提升运力。
太阳同步轨道,轨道倾角i大于90°,那么cos(phiI)*sin(AI)的值就是负数,而cos(phiI)大于0,因此sin(AI)的值就得小于0,AI的取值范围是180°~360°。举个例子,发射场纬度为41.118°,目标轨道倾角为98.18663°,通过上面的公式可以算得射向角AI=190.8955°,往西南方向。由于地球是椭球体,不是正圆形,因此在进行运载火箭弹道优化设计时,可以将190.8955°作为射向角AI的初始值,这样优化求解器的工作量会大幅降低,优化求解效率也会大大提高,后续经优化求解得到的射向角AI=192.7°,两者只差了不到2°。
《近地航天器轨道基础》的第七章介绍了二体问题,具体内容包括二体问题运动方程及其解、轨道根数与位置矢量、速度矢量的关系、两个时刻的位置矢量和速度矢量的关系、f和g级数、球坐标表示的运动状态参数。
今天的文章从二体问题运动方程开始推导轨道倾角的计算公式。
如上图所示,O-XYZ为惯性坐标系,两个天体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,它们的位置矢量分别为r1和r2,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矢量为r=r1-r2,设m1和m2的质量中心C点的位置矢量为rc,根据质量中心的位置计算公式可得
基于上面的式子可以得到r1与rc和r2与rc的矢量差值为
上面的式子分别表示了质量中心C到m1和m2的相对位置矢量。再设作用于m1的力为F1,作用于m2的力为F2,则有
根据牛顿第三定律,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、方向相反、作用在同一直线上,可得
将式(3)代入式(4)可得
式(5)只有在位置矢量rc的二阶导数为0时才成立,因此二体系统的质量中心永无加速度。将位置矢量rc的二阶导数为0这一结果代入式(3)可得
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可得质量m1受到的质量m2施加的引力为
整理式(6)和(7)可得
式(8)是m1相对于m2的运动方程,也是二体系统的基本运动微分方程。它是一个六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,若要完全求解该方程组,必须找出包含六个相互独立的积分常数的解。
面积积分。根据矢量运算法则可得
用位置矢量r叉乘式(8)可得
将式(10)代入式(9)可得
则
在式(12)中,矢量h为积分常矢量。设在惯性坐标系O-XYZ中,矢量h为
则hX、hY、hZ是积分常数。分析式(12)可得下面的结论。
(1)矢量h表示的是单位质量的动量矩;(2)因为矢量h是常矢量,所以二体系统的动量矩是守恒的;(3)因为矢量h垂直于矢量r和矢量r的导数,故矢量h垂直于运动平面,所以该运动平面必须是惯性固定的。如下图所示,可以用相对惯性坐标系O-XYZ的XY平面的倾角i和轨道升交点的经度omega表示轨道平面的方向。
为便于分析,以轨道平面为基准平面建立轨道坐标系,记为O-x’y’z’,其x’轴与矢量r重合,z’轴与矢量h重合,y’轴与x’轴和z’轴构成右手坐标系,如下图所示。
在轨道坐标系O-x’y’z’中,有如下的表达式
在式(14)中,h为矢量h的模值,r为径向距离(即位置矢量r的模值),r_dot为径向速度,u_dot为周方向(即轨道平面内垂直于矢径方向)的角速度,r*u_dot为周向速度。在上图中,设u为从轨道升交点的方向到x’轴指向之间的夹角,称为纬度幅角,当-90°≤u≤90°时,称为轨道的升段,当90°≤u≤270°时,称为轨道的降段。
惯性坐标系O-XYZ与轨道坐标系O-x’y’z’的转换关系为
将积分常矢量h分别在惯性坐标系O-XYZ与轨道坐标系O-x’y’z’投影,可得
对式(16)做个转置变换,可得
由式(17)可得
由式(18)即可算出轨道倾角i和轨道升交点的经度omega。
计算实例:运载火箭入轨时刻的轨道倾角计算实操,弹道数据来源于公众号之前发的文章《》,入轨时刻地心到火箭的矢径在地心惯性坐标系的分量分别为-15628.869750923594m、7078022.3086325200m、-37027.039039880910m,火箭相对地心惯性坐标系的速度(也称为绝对速度,相比地速多了个因为地球自转而附加的牵连速度)在地心惯性坐标系的分量分别为1068.6930311928195m/s、-36.496587897375761m/s、-7427.7105230230009m/s,将位置矢量和速度矢量做叉乘,可得积分常矢量h在地心惯性坐标系下的分量分别为-52574852144.606224、-155657258.89951625、-7563662715.4442844,根据式(18)可求得运载火箭入轨时所在轨道平面的轨道倾角i为
好了,今天的交流就到这了,下期再聊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:弹道制导控制业余爱好者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