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香港站群服务器遭受 CC 攻击 后,企业需要采用多层次的防御策略,从基础配置优化到高级防护工具使用,再到实时监控和溯源,以确保站群服务器的稳定运行。
1. 什么是 CC 攻击?
CC(Challenge Collapsar)攻击是分布式拒绝服务(DDoS)攻击的一种,攻击者通过大量分布式伪造请求(通常看似合法)访问目标服务器的动态页面,耗尽服务器资源,导致:
- 服务器过载:CPU、内存和带宽被恶意消耗。
- 服务瘫痪:正常用户无法访问站群服务器。
- 业务中断: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,甚至造成经济损失。
2. CC 攻击对香港站群服务器的威胁
- 带宽占用:虽然香港的国际带宽资源丰富,但大规模的恶意流量仍可能占满网络带宽。
- 服务器过载:站群服务器通常托管多个网站,单一站点遭受攻击可能导致其他站点性能下降。
- 搜索引擎惩罚:频繁的宕机或访问缓慢可能引发搜索引擎的降权,影响 SEO。
- 用户体验差:真实用户因服务不可用而流失。
3. 防御 CC 攻击的核心策略
3.1 优化服务器基础配置
(1)调整 Web Server 配置
- 限制单个 IP 的连接数和请求速率:
-
Nginx:
配置限制每个 IP 的请求数量和速率:
http {
limit_req_zone $binary_remote_addr zone=one:10m rate=10r/s;
server {
location / {
limit_req zone=one burst=5 nodelay;
}
}
}
rate=10r/s:每个 IP 每秒最多允许 10 个请求。
burst=5:允许短时间内的突发请求。
-
Apache:
使用 mod_evasive 模块限制过多的请求:
sudo apt install libapache2-mod-evasive
配置 /etc/apache2/mods-enabled/evasive.conf:
DOSHashTableSize 3097
DOSPageCount 10
DOSSiteCount 100
DOSBlockingPeriod 600
- 每个 IP 每秒最多请求 10 次,超出将被阻止 10 分钟。
(2)启用缓存
缓存静态内容,减少服务器对动态请求的处理:
(3)限制 HTTP Keep-Alive 超时时间
缩短连接保持时间,防止恶意长连接占用资源:
3.2 部署防火墙和流量过滤
(1)软件防火墙规则
-
Iptables(Linux 防火墙):
限制单个 IP 的请求速率:
iptables -A INPUT -p tcp --dport 80 -m connlimit --connlimit-above 20 -j DROP
iptables -A INPUT -p tcp --dport 80 -m state --state NEW -m recent --set
iptables -A INPUT -p tcp --dport 80 -m state --state NEW -m recent --update --seconds 60 --hitcount 30 -j DROP
-
Fail2Ban:
自动检测恶意 IP 并临时封禁:
sudo apt install fail2ban
配置 /etc/fail2ban/jail.local:
[nginx-http-auth]
enabled = true
filter = nginx-http-auth
logpath = /var/log/nginx/error.log
maxretry = 5
(2)硬件防火墙和流量清洗
- 向香港站群服务器的托管商申请 DDoS 防护 和 流量清洗服务:
- 流量清洗:过滤掉异常流量(如重复请求、伪造的 User-Agent)。
- 黑白名单:通过服务商的硬件防火墙屏蔽攻击来源 IP。
(3)使用 CDN(内容分发网络)
部署 CDN 加速服务(如 Cloudflare、阿里云 CDN):
- 静态资源缓存:CDN 缓存静态内容(如图片、CSS、JS),减少服务器压力。
- 动态请求保护:
- Cloudflare 的 "Under Attack Mode" 会对访问者进行挑战验证(如 CAPTCHA)。
- 自动拦截恶意流量。
3.3 应用层防护:部署 WAF(Web 应用防火墙)
WAF 是防御 CC 攻击的核心工具之一:
- 功能:
- 拦截恶意的高频请求。
- 防止 SQL 注入、XSS 等 Web 应用攻击。
- 推荐工具:
- 云端 WAF:如 AWS WAF、阿里云 WAF、腾讯云 WAF。
- 开源 WAF:如 ModSecurity、NAXSI(支持与 Nginx 集成)。
3.4 实时监控与日志分析
(1)监控工具
- Zabbix:监控服务器的带宽和资源使用情况。
- Grafana + Prometheus:收集和可视化流量指标。
- GoAccess:实时分析访问日志,识别恶意流量。
(2)日志分析
分析 Web 服务器日志,识别异常行为:
- 高频访问的 IP:短时间内大量请求的 IP。
- 重复的 User-Agent:伪造流量通常使用固定的 User-Agent。
- 异常的 Referer:通过 Referer 字段排查恶意来源。
3.5 黑白名单与地理封禁
(1)IP 黑名单
通过 Web Server 或防火墙屏蔽恶意 IP:
- 临时封禁恶意 IP:
iptables -A INPUT -s <恶意IP> -j DROP
(2)地理封禁
如果攻击流量来自特定国家或地区,可以考虑限制该地区的访问:
- Nginx 配置 GeoIP:
geo $block_country {
default 0;
include /etc/nginx/geoip.conf;
CN 1; # 禁止访问的国家代码
}
server {
if ($block_country) {
return 403;
}
}
3.6 增强用户验证机制
(1)启用 CAPTCHA
在关键页面(如登录页面)启用验证码验证,防止恶意脚本自动提交请求:
- 使用 Google reCAPTCHA 或其他验证码工具。
(2)自定义访问验证
在服务器上启用 JS 或 Cookie 验证,要求访问者执行简单任务(如 JS 加载或验证 Cookie),以区分真实用户和恶意流量。
3.7 攻击溯源与持续优化
(1)溯源攻击来源
- 分析日志记录攻击来源的 IP 和行为模式。
- 使用第三方工具(如 IP 查询服务)定位攻击者区域。
(2)报告服务商
将攻击数据提交给香港服务器提供商,请求更高级别的防护(如永久封禁攻击来源 IP)。
(3)持续优化防护规则
根据攻击的特征,调整防护规则和策略,提升整体防护能力。
4. 总结:香港站群服务器防御 CC 攻击的多层次策略
| 防护层级 |
具体措施 |
| 基础防护 |
优化 Web Server 配置,启用限流、Keep-Alive、缓存等功能。 |
| 网络层防护 |
部署防火墙规则(如 iptables)、使用硬件防火墙和流量清洗服务。 |
| 应用层防护 |
部署 WAF(Web 应用防火墙),防止高频恶意访问和应用层攻击。 |
| CDN 防护 |
使用 CDN 缓存静态资源,并保护动态请求(如 Cloudflare 的 "Under Attack Mode")。 |
| 实时监控 |
使用 Zabbix、日志分析工具实时检测并拦截异常流量。 |
| 用户验证 |
启用 CAPTCHA 和 JS 验证,进一步减少恶意请求的影响。 |
| 攻击溯源与优化 |
分析攻击来源,调整防护规则,向服务商寻求更高级别的保护。 |
通过多层次的防护体系,企业可以有效防御香港站群服务器的 CC 攻击,保障服务器的稳定性和业务的持续运行。